政治建会 团结立会 服务兴会 改革强会
English|长者模式退出长者模式
首页>地方工作>陕西>工商联工作

步伐坚定,为老区注入民企新活力——延安市工商联推动民营经济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

发布时间:2025-10-21 信息来源:中华工商时报 字号:【

  刚在招商引资推介会上听了延安的帮扶政策,实地走进延能天元的智能车间、嘉盛石油的研发中心,我才真正感受到延安民营企业‘敢闯敢干’的劲头,既有红色精神的根,又有创新发展的魂。民企聚力延安携手赋能发展招商引资推介会后,一位外地企业家的话,道出了众多参会者的共同感受。

  延安市民营企业展现的红色基因+创新动能发展模式,正是延安市工商联以铸魂、赋能、实践三维培育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缩影。 

  近年来,延安市工商联立足红色圣地优势,将理想信念教育与企业发展、乡村振兴深度融合,为民营经济注入红色动能。以红色精神筑牢企业家信念根基,以兴延原平台打通供需对接堵点,以实践行动激活产业振兴动能,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坚定发展信心,在服务乡村振兴、参与招商引资中践行使命担当,为延安高质量发展凝聚民营经济力量。 

  红色铸魂:让延安精神融入企业血脉 

  每次走进延安革命纪念馆,看到‘自己动手、丰衣足食’的标语,我都能感受到老一辈革命家艰苦奋斗的精神,这股艰苦奋斗的劲头,正是我们民营企业在转型升级中需要传承的力量。在延安市工商联组织的红色教育活动中,延安守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守山的心声,引发现场民营企业家共鸣。 

  作为延安精神的诞生地,延安拥有得天独厚的红色教育资源。延安市工商联紧扣红色铸魂、同心赋能定位,将延安精神的时代价值与民营经济发展需求深度融合,构建沉浸式、常态化、分众化理想信念教育模式,让红色基因不仅停留在课堂宣讲中,更融入企业发展血脉中。 

  企业家健康成长工程为抓手,延安市工商联精准对接不同行业企业需求,按能源装备、特色农业、红色文旅等领域举办民营企业家培训班14期,覆盖960人次。培训既聚焦政策解读、管理提升等实用内容,更将理想信念教育、企业家精神教育贯穿全程,通过红色精神专题课+行业实践分享会形式,引导企业家从自力更生、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,凝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思想共识与行动自觉。 

  同时,延安市工商联推动延安精神与企业社会责任深度融合,引导企业家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转化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定力,在产业布局上锚定老区优势领域,深耕能源装备、特色农业、红色文旅产业;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融入回报社会、带动就业的实践,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载体助力乡村振兴。为解除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后顾之忧,市工商联还联合市司法部门、法律协会建立民营企业商事调解工作室,围绕民法典解读、企业合规建设等开展专项培训,累计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、纠纷调解服务超200次,帮助企业规避经营风险,为传承红色精神、践行社会责任筑牢法治保障。 

  延安市工商联着力挖掘红色企业家群体事迹,通过全媒体打造万企兴万村、民企在行动专题栏目,让身边榜样成为理想信念教育的活教材。越来越多的延安民营企业将延安精神转化为发展优势,有的以“艰苦奋斗”精神攻克技术难关,有的以“无私奉献”情怀投身公益帮扶,红色基因已成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“精神密码”,更成为民营经济人士扎根老区、建设老区的坚定信念支撑。 

  平台赋能:让“兴延原”架起服务桥梁 

  “以前想找乡村帮扶项目,要么信息零散、对接不上,要么领域不匹配、白费功夫。登录‘兴延原’平台后,我们根据企业技术优势浏览‘产业提升’板块,很快就对接上有农机设备升级需求的村子,不仅帮村里改良了苹果园灌溉与耕作器械,还达成了长期技术服务合作。”延安嘉盛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的经历,正是延安市工商联以“兴延原”平台赋能、深化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注脚,让“思想引领”落地为“助农实效”,让企业家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践行担当。 

  2021年“万企帮万村”转段为“万企兴万村”后,延安虽有1089家民企参与帮扶村庄768个、投入资金19.4亿元,但乡村需求与企业帮扶意向“背对背”的问题逐渐凸显。为破解这一难题,延安市工商联创新开发“兴延原”村企服务平台,以“兴(乡村振兴)、延(延安传承)、原(平台高地)”为核心,构建“平台+服务+培训”三维赋能体系,打通村企对接的“信息堵点”。 

  “要引导民企发挥优势,实现乡村振兴与企业发展互促共赢。”延安市委统战部副部长、市工商联党组书记李永东明确表示。“兴延原”平台设“产业提升”“延商回家”“消费帮扶”“就业帮扶”“支部联建”“公益帮扶”“延无不尽”七大板块,乡村可在线发布农产品销售、技术支持等需求,企业能依据自身优势精准认领项目。同时,市县工商联还安排专人分析平台数据、牵线搭桥。截至2025年三季度,平台入驻村组527个、民营企业414家,匹配帮扶项目367个,带动投资超1亿元、带动就业4026人,帮助农民增收3455.34万元,“加速器”作用持续显现。 

  依托“兴延原”平台,延安市工商联还策划实施四类精准专项帮扶行动:元旦春节期间开展“消费帮扶新春行动”,引导企业通过“以购代捐”“直播带货”等方式,帮助脱贫村销售农产品1.01亿元;联合陕西省山东商会、明日之星格乐公益基金管委会开展“乡村教育振兴捐赠”,向全市13个县(市、区)各捐赠价值80万元的创客教育信息化设备,总计1040万元,惠及292所中小学;秋季开学前组织“金秋助学”活动,151家企业参与其中,资助困难学生1621名,发放助学金536.7万元;农产品丰收季启动“金秋消费帮扶行动”,重点解决滞销难题,稳住产业发展基本盘。 

  “兴延原”已成为延安市工商联推动“万企兴万村”、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的关键载体。未来,平台将朝着“覆盖全市50%以上乡村、入驻企业超500家”的目标迈进,持续引导民企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实干行动,走好村企共赢的振兴之路。 

  实践建功:让民企成为乡村振兴主力军 

  “理想信念不是喊出来的,是干出来的。我们在南沟村种苹果、建酒店,不仅让村民人均收入从4653元涨到21500元,更让大家看到民营企业的担当。”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的话,道破延安市工商联“实践建功”培育理念的核心——以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为载体,让企业家在“干事创业、回报社会”中深化理想信念。 

  顶层设计为行动定向领航。延安市委、市政府将“万企兴万村”纳入全市“十大重点工程”,由市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牵头包抓,市委统战部组建专项工作组、出台实施方案,通过现场推进会明确路径、集中调研破解难题。延安市工商联同步联合多部门制定“兴延原”平台推进方案,深入“低收入村”“革命老区村”等8222个村组,精准摸排乡村发展需求,让帮扶资源直击民生痛点。 

  商会与乡贤同频共振,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推手。富县鄜州商会带领会员发展苹果种植产业、乡村旅游,带动农民人均月收入突破5000元;西安延长商会连续5年举办回乡恳谈会,推动安沟镇“瓦石头”“蓝耳朵”等农业基地落地见效。延安市工商联为打好“乡情牌”,联动无锡市工商联开展“我在延安有棵树”活动,湖南延安分会帮宝塔区销售蔬果9000余斤;黄陵籍企业家回乡发展苗木蟠桃产业,洛川籍青年投资580万元建设300头养牛场,让“延商回家”成为老区振兴的鲜活亮色。 

  依托“兴延原”平台,延安民营企业从“输血式帮扶”转向“造血式振兴”,走出村企共赢新路径。延安惠民农业在安塞南沟村投资5亿元,带动村民收入增长3.6倍、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3万元,南沟村获评全国示范基地;黄龙偏石村引进资金3500万元建成3A级民俗村,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600万元;宜川美泰泰菌业带动320户群众增收640万元,拉动全县GDP增长0.6个百分点;延长县源新宏农业建设秸秆利用基地,年产有机肥2.2万吨、提供就业岗位200个;陕西王掌柜农业建设1.7万亩绿色苹果基地,以订单农业让果农收入稳步提升。 

  站在新起点,延安市工商联将继续以延安精神为指引,深化“红色铸魂+平台赋能+实践建功”模式,推动更多民营企业扎根老区、服务老区,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同频共振中,书写革命圣地的新时代答卷。  

 

相关链接

邮编:100035

地址:中国 北京西城区德胜门西大街70号

ICP备案编号:京ICP备18056091号

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10346号

微信公众号